(2010年11月27日至28日)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11月27日-2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万惠霖院士,顾问麦松威院士,委员高松院士、万立骏院士、包信和院士、陈小明院士、林振阳教授、刘忠范教授、孙予罕研究员、徐昕教授、庄林教授、帅志刚教授、田中群院士、郑兰荪院士、谢兆雄教授等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研究员和化学科学部三处处长杨俊林研究员、项目主任高飞雪研究员、厦门大学科技处处长李清彪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江云宝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实验室全体固定人员列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为:(1)推荐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实验室主任工作汇报;(3)科研专题报告;(4)评议开放课题;(5)讨论实验室建设及发展方向。
11月27日下午,实验室主任田中群院士主持了本次会议。首先,学术委员一致推荐了高松院士和万立骏院士为本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谢兆雄教授代表实验室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2010年度实验室工作及今后工作设想。王野、任斌、曹泽星、谢素原等教授分别汇报了催化、电化学、理论化学、结构化学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孙世刚、翁维正、吴玮、郑南峰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11月28日上午,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松院士主持。首先,袁友珠教授和谢素原教授分别汇报了由实验室自主课题重大项目 “面向能源优化利用的小分子活化和转化”和“光-能的转化与利用”的组织和进展情况。之后学术委员针对自主课题的实施、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学术委员充分肯定过去一年里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创新研究和获得重要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为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以下中肯和建设性的建议:
- 实验室的“面向能源优化利用的小分子活化和转化”这一自主课题的体现了实验室的特色,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优势。但是,该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太宽,需要进一步的凝练科学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多学科协同优势。“光-能的转化与利用”项目要选好切入点,结合实验室现有优势,寻找合适的研究内容。
- 重点实验室要进一步“国际化”,但也不要刻意求之。把基础打好,相关科学研究走在国际的前列,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验室工作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实验室自然会成为“国际化”的实验室。
- 博士后是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力量。建议在博士后招收方面,设立博士后基金,提高博士后的待遇,吸引优秀博士来实验室研究;同时引进外籍博士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合作会促进创新、促进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发展。
- 实验室在自主课题经费在新引进优秀年轻人才的成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议在培养实验室现有年轻人、保持可持续发展上也有所倾斜。
- 进一步加大年轻一代的引进。在拓展研究领域方面,可以通过“千人计划”等引进学术带头人、组建团队,开展原创性研究,从而推动实验室整体进一步向前发展。
- 在开放课题方面,要适当向非985大学优秀年青科研工作者倾斜,帮助他们更好的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