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7日)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11月27日-2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万惠霖院士,副主任麦松威院士、郑兰荪院士,委员万立骏教授、王野教授、田中群教授、江志裕教授、吴新涛院士、李俊篯教授、汪汉卿教授、沈师孔教授、陆君涛教授、林仲华教授、贺鹤勇教授、徐昕教授等共15人参加了会议,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陈东敏博士特邀出席了会议,实验室全体成员列席了会议并听取了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会议由万惠霖院士主持。
11月27日下午,实验室主任田中群教授代表实验室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实验室在2004年第三次评估中的工作情况、评估结果、实验室年度工作进展、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的选题设想;实验室副主任曹泽星教授汇报了该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的具体情况;之后,委员们对两个报告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11月28日上午,实验室4位新研究人员龙腊生、任斌、吴安安、张庆红向委员们报告了个人的研究进展;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谢兆雄教授汇报了今年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申请情况,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兰荪院士主持了开放课题的评审。
委员们对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如下指导性建议:
- 继续发扬嘉庚精神、团结精神。
- 人才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加强人对才的培养和引进;引进人才要规范,要重视引进特别突出的科学家。
- 985二期建设是难得的机遇,要利用该机遇对现有学科进行拓宽。
- 实验室提出在能源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但要解决好与现有基础之间的关系。生命科学领域非常重要,化学工作者的参与可促进其研究向分子水平深入。但本室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如通过与医学和生物专家讨论提出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引进必需的生物学人才;同时要注重把现有学科领域与生命科学中相关学科领域的紧密结合,如重点研究生命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现象。能源领域研究与国家目标一致,实验室在燃料电池领域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实验室应深入考虑向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有关问题。
-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以保障一些研究人员从事自由探索、风险性较大的课题。
- 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技术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如考虑派送技术人员到国外一些优秀实验室学习。
- 加强与产业部门的联合、合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