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电化学会春季会议

(2004年3月7日至10日)

  第二届国际电化学会春季会议(2nd ISE Spring Meeting)于2004年3月7-10日在厦门大学召开, 会议由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 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田中群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席。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3篇, 国外代表提交70篇(占论文总篇数的61.9%),国内代表提交论文43篇(其中香港代表4篇)。大会特邀报告1篇;邀请报告26篇,其中国外代表22篇,国内代表4篇(含香港代表1篇);口头报告27篇,其中国外代表19篇,国内代表8篇;墙报61篇,其中国外代表30篇,国内代表31篇(含香港代表3篇)。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105人,国外代表66人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另有我国代表39人。
  国际电化学会(ISE)是国际电化学界最广泛和最高层次的学术组织, ISE每年秋季组织一次大型年会,每届年会参加人数少则四五百人,多则近二千人(如在法国巴黎举行第48届国际电化学年会暨美国第192届电化学会议),1995年在厦门成功举办的第46届国际电化学年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为八百多人(其中,国外代表五百余名)。从2003年开始,国际电化学会决定每年再组织一个围绕某一学科热点的国际电化学会春季会议,此为国际电化学会系列会议之一,会议规模控制在100人左右,主要是集中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某一前沿领域的热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促进该热点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开展,从而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一届ISE春季会议于2003年在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召开,主题为“表面电化学”。第二届国际电化学会春季会议正是受国际电化学会的委托所组织的系列学术会议之一,会议主题为“纳米尺度的电化学-构筑、表征、理论”。现任国际电化学会主席、德国乌尔姆大学D. M. Kolb教授应邀在本次会议上作大会报告(Keynote Invited Talk),题目为“电化学纳米构筑-现在与未来”。另下一任国际电化学会主席、西班牙阿里坎特大学Feliu教授,现任国际电化学副主席、韩国汉城国立大学Kim教授,现任国际电化学副主席、日本仙台大学Osaka教授等二十六名国际知名学者已应邀在会上作有关研究方向的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家,深入讨论和探索了纳米电化学研究发现的新行为、新理论、新规律,会议内容涉及到纳米尺度上电化学基本原理的诸多方面,如基于电化学新观念与其它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联用,自然地或人为地构筑和控制表面纳米构筑、纳米尺度的电化学现象与纳米尺度现象的相关理论方法等,主要在三个方面的探索获得了较为全面的突破:(1)通过电化学方法或基于电化学新观念与其它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联用,自然地或人为地构筑和控制表面纳米构筑;2) 运用现场扫描探针显微镜、光学、衍射等探针技术研究纳米尺度的电化学现象和电极纳米结构的新性质;3)与纳米尺度现象的相关理论方法。
  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与会代表所作的报告、讨论及墙报展览等多种交流方式,为与会代表对纳米电化学的认识提供了新视角和新的思考,并获得对相关领域更深层的次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纳米电化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纳米电化学表面纳米构筑、表征和理论研究。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还积极地促进了我国在纳米电化学这一种重要领域的研究,也为我们与国际同行建立相关领域的科研合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纳米电化学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发展,也十分有利于提高我国电化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
  资助本次会议的单位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厦门大学、福建省省人事厅专家工作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大宝龙研究中心等单位。在会议筹备和组织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化学会、厦门大学各级学校领导、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厦门大学科研处、厦门大学国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厦门大学财务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上述单位致以衷心的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