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4日至17日)
国际表面拉曼光谱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gress in Surface Raman Spectroscopy: Theor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简称SRS 2000)于2000年8月14日至17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经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讨论决定,该会议作为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7届国际拉曼光谱会议(简称ICORS 2000)的三个卫星会议之一,由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会议主席由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拉曼光谱杂志顾问编委、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中群教授担任,会议秘书长为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斌博士,学术委员会主席为德国海里希-海涅大学的A. Otto教授,有48名知名拉曼光谱专家接受邀请担任此次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成员,其中包括现任国际拉曼光谱学会主席和两位前任国际拉曼光谱学会主席。
表面拉曼光谱在表面科学、材料等领域的各种研究技术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简称SERS)技术具有独特的、极高的灵敏度,可使得在某些金属表面的物种的拉曼散射信号异常地增强几个至十几个数量级。二十余年来的SERS实验及理论研究表明, 该现象不但与表面科学而且与纳米科学密切相关,有许多亟待于深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新一代高灵敏度的共焦显微拉曼谱仪的出现, 使得表面拉曼光谱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其中获得单分子的SERS谱可称为该领域的一重要突破。1997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Nie研究组在Science上报道了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检测到单分子吸附在单个金属银纳米颗粒上的高质量SERS谱图, 其增强因子高达1014(即放大倍数达到百万亿倍),被认为是目前单分子科学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另外, 我国厦门大学田中群研究组克服了二十余年来SERS研究体系的主要局限, 将SERS光谱研究拓宽至许多过渡金属电极。德国海里希-海涅大学Otto研究组成功地采用ATR电解池、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增强方法获得了光滑单晶电极上相对较强的表面拉曼信号。上述进展极大地拓宽了表面拉曼光谱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并给多年来尚未解决的SERS机理和表面Raman选择定律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希望,有望促进表面科学、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也表明表面拉曼光谱研究和应用目前正处在重要的新发展阶段。
由于选择在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机召开会议,因此得到了众多国际著名专家和学者的积极响应。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为116人,其中以国外代表为主(共70人),他们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西班牙、捷克、比利时、瑞士、波兰、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越南、香港、南非、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会议体现了规模小但层次高的显著特点。代表中几乎包括了目前国际上从事有关表面拉曼光谱研究的最知名和活跃的学者,其中有表面增强拉曼现象的两位发现者:美国西北大学的P. R. Duyne教授和英国坎特大学的J. A. Creighton教授,SERS机理的两个学派的领军人物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M. Moskovits教授和德国海里希-海涅大学的A. Otto以及两位国际拉曼光谱指导委员会前主席: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城市大学的J. A. During教授和香港技术大学尤乃亭教授。由于长期以来对SERS机理的解释一直存在比较尖锐的不同意见,并形成了以物理(电磁场)增强机理和以化学(电荷转移)增强机理观点为主的两大学派,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有如此多的知名和活跃的学者聚集在一起探讨问题是十分难得的,在国际表面拉曼光谱会议史中也是从未有过的。
这次会议共安排三个大会报告,三十个邀请报告和三十七个墙报,大会报告分别为:美国Northwestern 大学的R. P. Van Duyne教授所作的"Surface-enhanced Spectroscopy: It is 2000, What Do We Know Now?",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M. Moskovits教授作的"Surface Enhanced Raman: A Report from the Near Field",英国坎特大学的J. A. Creighton教授所作的"The SERS of Pyridine into the New Millennium"。在表面拉曼光谱的理论、技术与应用三个方面的分会上,代表们报告了不同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例如国际上从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单分子科学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印度安纳大学的聂书明教授, 德国柏林大学的K. Kneipp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L. E. Brus教授皆参加了会议,他们都在会上报告了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验中所发现的许多单分子的SERS的异常现象和行为,引起了与会者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主任M. S. Dresselhaus关于碳纳米管的SERS研究,瑞士ETH Zentru大学的V. Deckert博士的针尖SERS技术,日本国立先进交叉学科研究所的M. Futamata博士的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和全衰减反射技术用于表面拉曼光谱的研究、德国光谱与应用光谱所的W. Hill博士的光纤SERS传感器研制,南京大学陆云教授的高聚物/金属界面和聚合物表面结构的SERS研究,德国Wuzburg大学J. Popp博士的生物体系的SERS,加拿大Windsor大学R. Aroca教授的L-B膜的SERS成像技术,厦门大学任斌博士的过渡金属体系的SERS研究,以及英国牛津大学S. A. Haydock博士的约束有机分子层的拉曼光谱等邀请报告皆受到广泛好评。在三天的会议期间,各国著名专家和学者共同交流了表面拉曼光谱(特别是SERS)研究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了有关新概念、新方法和新应用,同时提出表面拉曼光谱于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
在开幕式上, 厦门市科委林福俤主任、厦门大学陈传鸿校长、香港技术大学尤乃亭教授、德国海里希-海涅大学的A. Otto教授和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国祯教授分别代表厦门市政府、厦门大学、国际拉曼光谱指导委员会、本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致欢迎辞。会议上还展出了最新推出的共焦显微紫外拉曼光谱仪,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兴趣和重视。
作为会议的具体主办单位,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了将SRS2000办成各方面皆具有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实验室于1999年4月便组成了组委会和学术委员会,并充分利用国际因特网的便利和快捷的优势,在开会前的一年中与代表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共发出电子邮件总数为数千件,而单独邮送的、内容各异的电子邮件也达六百余件。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网页建立会议网页和发布消息:www.pcoss.org/icorsxm,共发放了三轮通知和最后程序。为使代表们更有准备地进行交流和讨论,我们在会议召开之前一个月左右,便将整个会议论文集放置于网页,供代表们下载和阅读所兴趣的论文摘要。会议论文集(243页)设计精美,并选用最好的印刷纸和部门进行印刷,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为保证有优良的小环境和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会议有意识地控制参加人数在100人左右,并将会议的开会和住宿皆安排在条件优良的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会议组委会积极地筹资,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厦门市政府、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厦门市一些企业的热忱资助,顺利地解决了会议经费不足的问题。会议的组织工作获得学校以及各级部门在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会议之前,学校专门召开有关全校协调会议,召集校办、外事办、科研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总务处、宣传部、保卫处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听取组委会的汇报,共同商议解决有关问题。各级部门在会议期间积极配合,确保了会议顺利成功地举办。会议期间共有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化工学院的十六位老师以及十八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直接参与了组织和接待工作,分工详细,责任到人,使整个会议期间的组织工作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一些突发性问题也得到迅速和妥善处理。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称赞。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在固体表面物理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于1999年在化学和化工类的实验室的四年一度的评估中再次被评为A级实验室,并且名列第一。实验室积极地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多次成功地举办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实验室借召开此会议之际,安排组织与会代表抽空于晚上参观实验室,绝大多数代表欣然应邀前往。他们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学术讨论,并看到在中国具有如此精良的多套拉曼光谱仪和许多研究固体表面的各种仪器设备及联用系统。特别对于中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同行们所自行研制的、各式各样的、适用于研究催化和电化学反应的变温与变压的原位拉曼光谱池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中国不论在表面拉曼光谱研究条件还是学术水平方面都比他们原来想象的要好得多。
总之,SRS2000获得了超乎预料的圆满成功。来自23个国家的七十余位外国代表一致给予了由衷的高度评价,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是他们所参加的学术会议中最好的一次。人们通过此会对中国同行的学术水平和会议组织能力及科研设备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已有美国、瑞士、意大利和俄罗斯的多名学者提出与我国学者开展合作的具体建议或议向。我国学者也通过成功地召开具有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对我国在表面拉曼光谱领域的发展以及提高该领域的国际地位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该会议被认为是该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会议。通过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邀请到了该领域中几乎所有最活跃和最知名的学者,因此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2、大家通过参加会议都获益匪浅。在每个报告后都留下较充裕的讨论时间,特别为表面拉曼光谱的未来发展和SERS机理安排了二段圆桌讨论时间。会上大家畅所欲言,通过激烈的争论,充分交换意见。
3、整个会议组织完全按照国际惯例。组委会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投入大,效率高。由于组织工作开展得早,考虑周到,使得会议组织和接待工作井井有条。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与国外代表有畅通的联系,及时听取大家的建议,并改进工作。提供有关会议、住宿、旅游、签证等方面的充足信息。因此大家都很放心和乐意前来参加会议。
5、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厦门市政府、厦门大学、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厦门市一些企业和国内同行的共同大力支持,否则会议不可能成功。我们借此机会再次表示最衷心的谢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