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
2001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的科学家、专家和来自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境外学者共456人。会议由35个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大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界顶尖科学家、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师昌绪老先生担任,厦门大学林昌健教授任执委会主席。国内外著名的材料科学家徐僖、蒋民华、甘子钊、王占国、蔡启瑞、万惠霖、田昭武、张乾二、赵玉芬、黄本立等院士和国家纳米材料科学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福建省科技厅的领导、厦门市与厦门大学的领导。
10月30日,厦门大学装修一新的建南大礼堂,迎来了来自全国功能材料科技领域的近五百名学者和厦大近千名理工科师生也参加会议,聆听国内外著名材料科学家的学术报告。开幕式由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幼夫教授主持,师昌绪老先生致开幕词,厦门大学校长陈传鸿教授致欢迎词,福建省科技厅领导和厦门市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接着,师昌绪、徐僖、蔡启瑞三位80岁以上高龄的资深院士在雷鸣般掌声中接受了大学生们献上的束束鲜花。开幕式后全体代表留下了珍贵的集体合影。
上午10时,大会特邀报告正式开始。主持人为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蒋民华院士。上午的特邀报告有:师昌绪院士的《面向21世纪的功能材料》;王占国院士的《关于提高我国信息功能材料创新能力的探讨》;张立德研究员的《国内外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甘子钊院士的《超导功能材料的发展》。下午的大会主持人为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张立德研究员。特邀报告有:蒋民华院士的《电子、光子材料与人工晶体的发展》;徐僖院士的《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动向及发展展望》;都有为教授的《纳米磁性材料》,此外,还有2篇境外学者的报告,一篇是法国Jean Yves GAL教授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学术报告;另一篇是日本横滨大学理学院和佐清孝教授关于陶瓷材料的学术报告。上述9篇特邀报告,加上在分会场所作的5篇特邀报告,共14篇,涉及了功能材料科技领域的十大分支,展示了各分支前沿世界各国的目前状况、发展态势、最新进展和成果。院士们与资深教授们所作的特邀报告,内容精彩纷呈,水平堪称一流,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极大兴趣。代表们对大会能邀请到如此众多院士与资深学者光临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感到高兴和振奋。
本届会议共征集学术论文866篇,录用655篇。其内容包括十个方面:1、新型光学和光电子材料;2、新型磁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开发;3、新型导体、半导体、超导体、微电子材料和介电功能材料及其应用;4、热功能材料及其应用;5、新能源和化学功能材料;6、力学功能材料及其应用;7、生物材料与生物功能材料;8、膜技术与膜功能材料;9、新材料的制备加工技术与性能表征技术;10、功能材料产业的科技兴业与可持续发展。大会编辑出版了厚2100页、310万字的《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集》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篇幅恢宏、印刷精美,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应用、参考价值,得到了与会学者们好评。《论文集》中,近期发展的膜功能材料制备技术、溶胶--凝胶技术、超微粉制备技术与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学和光电子材料及新型磁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
大会特邀报告以后,专题学术交流分6个分会场进行。分会场的学术讨论进行得很认真、很热烈、很充分,尤其是第6分会场的情况更具代表性。该分会场的论文内容广泛,涉及了新型功能材料、材料制备新技术及其性能表征技术。在新材料方面,有压电、铁电、导电材料;纳米、薄膜、纤维材料等,在新技术方面,围绕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和制备加工技术,交流了电化学、离子注入、溶胶-凝胶、热喷涂技术及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等。尤其是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等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各分会场学术交流的内容充分展示了我国近三年来功能材料科技领域在科学探索、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既有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又有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的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制开发,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次会议真正体现了规模大、层次高、反映强烈、影响深远的特点。
大会学术委员会对在各分会场进行交流的学术论文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最后评出了以中青年学者为第一作者的20篇论文为优秀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充分显示了我国中青年功能材料科技专家的实力、水平与贡献,说明了我国功能材料科技领域,人才济济,后继有人。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厦门市委书记洪永世亲切会见了与会院士和部分重要专家学者,并就厦门如何发展高新技术和科技产业化举行了座谈,随后厦门市副市长江曙霞教授设宴招待了与会的重要客人。厦门大学校长陈传鸿教授也会见宴请了与会院士和部分重要专家学者。组委会组织召开了"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暨专家座谈会"。与会科学家、专家就如何办好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系列学术会议,如何进一步提高《功能材料》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如何促进功能材料的科学繁荣、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厦门大学研究生会举行了"与院士和知名专家对话 - 大学精神",并在全校电视网播放,对营造校园科技氛围和文明建设产生非常良好的效应。会议期间我们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对会议情况、新材料技术及参会的著名专家等进行了宣传报导。
代表们对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系列会议给予了深情的关注,并对"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的筹办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若干知名高校积极申请承办下一届的会议。尤其是北京工业大学向组委会递交了申办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的正式申请报告。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的举办地点将于2002年底前确定并在《功能材料》期刊上公告同时通知各有关单位。
本届会议的会务工作由厦门大学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为办好这次会议,厦门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以大会副主席、执委会主席林昌健教授为首、以张颖、熊兆贤、冯祖德、林永生、田中群、穆纪千、戴李宗、夏海平、李健康、谢翠兰、檀勤良、谭建光、董炎明、杜荣归等同志为支撑的工作班子的同志们,更是为大会的圆满成功,提供了一流条件的一个大会场、六个中会场和十六个三级会场,并为会议代表们的吃、住、行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劳动。对此,全体与代表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敬意和问侯!
本届会议能争取在厦门市举行, 表明了我市在新材料高科技领域的一定优势,同时, 对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高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提高厦门市科技地位和知名度,加强厦门大学相关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术地位和校园名望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良好影响。
本次会议还承蒙厦门市政府、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市鼓浪屿区政府、厦门涌泉集团有限公司、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等关心、支持和赞助, 会议能够获的如此圆满成功,与他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会议组委会借此再次表示衷心谢忱和感铭。
|
|
|
|